谁知道媒介技术的发展简史啊~?

汽车之家

传播媒介的发展进程经历了口语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 新媒体与数字传播时代,每一次传播“革命”都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口语传播时代 4万到9万年前,人类获得说话的身体能力 增强人际沟通,维系社会,促进思维,传承文化 公共传播(public communication)领域出现:绘 画、舞蹈、音乐、戏剧表演、原始宗教仪式、公 共演讲 受众和表演者的区分,传播形式结构化、标准化, 维持文化认同和社会整合,维护合法统治 口头传播的局限性:不稳定,不可靠 文字传播时代:结绳记事与原始图画(壁画、器皿符号)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文字:农业、商业、 国家管理 记录与保存:信息体外化传递,政府管辖范围扩大 内容相对独立:削弱情境要求,可从容审视,深化思 维 轻便可携带文献的发展: 碑刻、石器、陶器、青铜器、甲骨文、竹简、木简 埃及莎草纸(2500A.C.)、欧洲牛羊皮纸、汉代蔡伦纸, 阿拉伯人的传播、欧洲黑死病、造纸技术的普及 印刷传播时代唐代雕版印刷,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11世纪) 1456年“古登堡革命”:铸字装置,金属合金字模,机械印刷机,印刷油墨 15世纪末,欧洲各大城市印刷业发展: 书籍:保存——传播,出版商+“专业作者” →商业出版 书面语言标准化、大众扫盲 定期邮路,商业新闻信(newsletter),官方报纸 1665年创刊《牛津报》,1690年美洲第一份报纸:商业化、都市化 政党报刊——“观点纸(view paper)” 便士报与大众传播时代:1833年纽约《太阳报》,蒸汽驱动印刷机 “严肃新闻”——职业化——新闻教育 印刷媒介的黄金时代:1890-1920s,整行铸造排字机 印刷垄断的结束:在与广播\电视的竞争中发展 计算机排版和新的印刷技术:1960s末 商业化浪潮和趋势 中国报刊史:传教士——改良派——政治家——无产阶级党报——改革开放 电子传播时代 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1844年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 1858年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竣工:国际通讯社“环形联盟”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1895年法国卢米埃兄弟发明**摄影机,1929年彩色**出现。 1899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1920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创办了第一家电台, 1930s,美国建立全国商业广播网,欧洲公共服务广播(BBC) 1929年机械-电子电视 1930年电子电视 1939年黑白电视 1940年彩色电视 1965年彩色电视的普及 二次大战后电视的普及开辟了大众传播新时代 大众传播的特点传播者:专业化的媒介从业者,把关(gate-keeping) 传播者 传播方式:先进的媒介技术,大量复制生产、迅速、 传播方式 公开地向社会传播 媒介组织: 媒介组织:产业化和制度化,受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影响,各国均有不同的传播制度和政策体系。 传播对象:广泛而分散的社会大众(mass) 传播对象 内容性质:兼具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内容性质 过程性质:单向性,反馈延迟、非直接、非人格化 过程性质 新媒体传播 1946年,第一台模拟计算机出现 1950s末,调制解调器的出现,解决计算机与电话的兼容 1960s末,美国军方阿帕网(ARPANET)实验 1971年第一台芯片电脑:集成电子新时代 1970s末,通讯卫星 80年代初互联网民间化,个人计算机和在线网络日益流行 数字光纤网络:宽带和压缩技术 1989-94, 网络浏览器、万维网、搜索引擎… … 有500个频道的光缆电视,移动电话,无线上网… … 新的媒介环境: 新的媒介环境: 内部:计算机性能的迅速发展,数字化 外部,连接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国际标准化 互动:在“虚拟现实”和“电脑空间”中,人机之间的仿生 互动 新媒介传播特点使用目的: 人际传播媒介:如电话,包括 移动电话和电子邮件等。

谁知道媒介技术的发展简史啊~?

法国里昂**博物馆。里面陈列了各种过去的**设备,还有**拍摄场景的模拟、剧照等。里昂是世界**的诞生地。世界上第一部**就是在里昂拍摄的。

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有三个关键数字——3D、4K、120帧/秒,这一全新技术规格将颠覆**诞生百年来的旧式观影体验。高帧速画面会带来如高清电视般无比清晰流畅的视觉效果,新的帧速也意味着整套制作流程的改变。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剧照

**自1927年以来,主要基本都采用24帧/秒的拍摄和放映速度。一幅静止的画面叫做1帧,一秒钟24帧连续放映在人眼中就能成为连贯的画面。这是人类视觉暂留现象所能接受的较低帧速,也是早年间有声**保持声音流畅的最低要求。几十年来,尽管也时不时有一些作品打破这一标准,但主流作品均采用这一默认格式。

作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对人们的生活可谓影响深远,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全球各地的**院里观看**。

那么,**放映机最早是如何诞生的呢?

从幻觉、玩具、影戏机到**放映机

与电话、留声机、汽车等19世纪新生事物一样,**也尾随着工业革命来到人间。技术在**诞生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19世纪中后期,正是由于新技术的不断累积,才让**放映机的出现成为可能。

**放映机投射到银幕上的活动画面其实是人眼的幻觉。科学家发现,当一连串略有差异的图像在人眼前快速闪过时,由于图像在视网膜上不会立即消失,人们便可以看到图像运动起来。

根据这一原理,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和奥地利几何学教授西蒙·史坦弗在1832年几乎同时发明了“诡盘”,通过“诡盘”上的缝隙可以让静止的分解图像产生运动感。两年后,英国人霍尔纳发明了同样原理的“走马盘”,成为广受欢迎的玩具。

在此类光学玩具的发明潮流中,诞生了早期的动画片。1877年,法国人埃米尔·雷诺将走马盘加以改进,发明了由几面镜子拼成圆鼓形的“活动视镜”,并用幻灯装置将图案投射到屏幕上供观众观看。

1888年,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并且从1892年开始公开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动画片。

就在雷诺开始放映动画片的同时,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也正在大洋彼岸尝试着制作一种能够放映活动影像的机器。

爱迪生是在发明了留声机之后产生这个想法的,他希望能够为留声机配上活动的画面,即创造一个“如留声那样用耳朵来听,却是用眼睛来看的设备”。

爱迪生的助手W.K.L.狄克逊也是**放映机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狄克逊为爱迪生的**放映机找来了柯达胶卷,并且将柯达胶卷裁切成35毫米宽,每一格胶片上面留四个齿孔,这些都成为日后**胶片的规范。

1894年,爱迪生发明的“**视镜”(Kinetoscope)公之于众。**视镜的外形是一个大箱子,上面装有放大镜,凿孔的胶片放在箱子里,一次只能供一个人观看。

**视镜不仅出售给美国的放映商,也销售到欧洲。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在观看了爱迪生的**视镜后,发明了一种放映系统,并由此激活了**的商业元素。

卢米埃尔兄弟作品《工厂大门》剧照

卢米埃尔兄弟设计的活动**机是一种集拍摄、放映和洗印于一体的机器。他们从希腊语中寻找词根,将这种活动**机命名为“Cinematographe”,简称为“Cinema”。卢米埃尔兄弟还将**拍摄速度调整为每秒16格,成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标准的**速度。

史上首场收费的公开**放映

第一场伟大的**放映事件出现于1895年,这一年也被人们公认为**诞生的年份。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进行了首次收费的公开**放映。

“那天晚上,时髦的顾客们支付一个法郎,就可以观看由十部影片组成的一段25分钟的节目”。人们对银幕上出现的那些真人大小的人物惊叹不已,风吹树动,海浪拍岸,火车驶来,这些生活的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卢米埃尔兄弟的**公映几周后,生意异常火爆,放映场外的观众排成长队,每天放映20场,收入2500法郎。1895年2月,卢米埃尔兄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经营**放映活动。两年之内,卢米埃尔的技师已经到达了南极以外的各个大陆”。

俄国作家高尔基在莫斯科观看了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后,写下了这样的感受:

“昨夜我身处幻影王国……(那看了叫人害怕),但只不过是幻影在动,没有别的……突然咔嗒一声,银幕上所有的东西都消失,而后一列火车出现,向你疾驶而来,小心!看来它会冲入你身处的黑暗中,把你压得血肉模糊,尸骨不存,然后也把这栋挤满了美人、醇酒、音乐与邪恶的大厅压个粉碎,可是,这也只不过是一列幻影罢了。”

卢米埃尔兄弟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当时的**评论家这样评述:“这和现实中我们看到的自然情景完全一样!”

这种现实主义风格毫无疑问是卢米埃尔兄弟和早起**先驱者们成功的基础。然而,重复的现实主义手法并不能让**走得更远,卢米埃尔兄弟的**在18个月后就让观众感到厌倦了。这时,一位名叫乔治·梅里爱的法国人改变了历史的发展轨迹,赋予了**全新的生命。

乔治·梅里爱与他创造的魔幻世界

乔治·梅里爱曾是一位拥有自己剧场的魔术师,他在观看了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之后,想在自己的剧场表演中加入**放映,但是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机却不对外出售。

乔治·梅里爱从英国人威廉·保罗那里买到了一台**放映机,初期也是拍摄一些写实性的记录影片。一次偶然的摄影机胶片故障,让梅里爱领悟了停机再拍可以得到不一样的**效果。

乔治梅里爱

1896年,梅里爱拍摄了《贵妇失踪》,在影片中,梅里爱扮演的魔术师将一名女人变成了一具骷髅。拍摄方法是先拍摄女人,然后关掉摄影机,再将女人换成骷髅,接着再拍。

梅里爱用这种拍摄方式与其他特效技术结合,制造了独特的魔幻场景。尤其是他拍摄的科幻影片,广受观众的欢迎。

梅里爱成立了明星影片公司,出资修建了豪华的摄影棚。他最著名的影片是《月球旅行记》,讲述了科学家从地球乘坐太空飞船到月球,被一个神秘种族监禁后逃跑的故事。

从1900年之后,梅里爱几乎从未走出他的摄影场地一步。在**尚未成熟的时代,梅里爱的科幻影片“代表着一个惊奇的孩子眼中所看到的一个充满科学奇迹的世界”。

美国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曾经在2011年拍摄**《雨果》来表达自己对梅里爱的敬意与怀念,他说:“作为一个**创作者,我认为今天有关**的一切都是源自乔治·梅里爱。”

(作者:刘杨)

看历史微信公众号:EYEONHISTORY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fgly.cn/archives/168318.html)即可。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