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犯人 古代各朝代流放犯人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制度?

浮光掠影知识网
古代交通不发达,流放意味着长途跋涉;犯人身上带着枷锁,行动不便,痛苦难当;流放一般是偏远之地,流放原则是“南人发北,北人发南”,南人流放到北边,北人流放到南边,故意让犯人水土不服;流放地生活条件恶劣。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流放犯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流放犯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古代各朝代流放犯人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制度?
  2. 在古代被流放的犯人为何半路上不逃跑,被流放到哪里去了?

一、古代各朝代流放犯人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制度?

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作为一种刑罚,流放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放刑罚在我国起源很早,并且沿用历史悠久,从远古流放之刑出现,到清末被废除,历经了几千年。

流放之刑的起源虽然很早,然而远古以来多是零星出现,到秦汉时代才逐渐形成体制,直到南北朝后期流刑开始进入五刑体制,占据其中降死一等重刑的地位。隋唐之际,以徒流刑为中心的笞、杖、徒、流、死五刑制正式确立。自此,流放之刑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刑罚史上,并一直影响到清末。

流放,看着并没有那么痛苦,但实际是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古代交通不发达,流放意味着长途跋涉;犯人身上带着枷锁,行动不便,痛苦难当;流放一般是偏远之地,流放原则是“南人发北,北人发南”,南人流放到北边,北人流放到南边,故意让犯人水土不服;流放地生活条件恶劣,吃不上,喝不上,住不好,医疗条件几近于无,许多人熬不到徒刑期满,就无奈见上帝去了。

古代有著名的六大发配流放地:

其一,湖北的房陵,曾流放过两位皇帝、十位王爷、一位驸马和一位丞相,是最有名的流放地;

其二,海南的崖州,包括唐朝宰相李德裕、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宋朝宰相丁谓、大学士胡诠、元朝宰相王世熙在内的至少十五位名相、贤臣、学士被发配至此生活;

其三,广东的潮州,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流放至此,这个地方的瘴江因为韩愈大名改为韩江;

其四,黑龙江宁古塔,包括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在内的明清两朝数万大臣曾流放至此;

其五,贵州的黔州,唐朝名相长孙无忌、唐高宗太子梁王李忠、唐太子李承干等名流皆流放至此。

其六,河北的沧州,因为《水浒传》林冲发配沧州而闻名。

犯人不跑的主要原因有六:

第一,流放时戴着枷锁,且被解差看管,不容易跑。像武松那样戴着枷锁还能杀了解差的人,毕竟少之又少;

第二,从宋朝开始,被发配的人,脸上要刺上金印,即便是跑了,这个金印就是标记,会被朝廷全国通缉,跑了还是会被抓回来;

第三,跑了再被抓回来,后果很严重。最严重的会被“斩立决”的。本来不是死罪,却因逃跑被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第四,如果被发配途中带着女眷,就更不容易跑了,如果因为跑了连累家人,就更得不偿失了;

第五,如果逃跑,遇到赦免,不在赦免范围内,得不偿失。《唐律疏议》规定:“行程之内逃亡,虽遇恩赦,不合放免”。

第六,逃跑的追捕时期太长,跑到天涯海角,也会遭到全国通缉,大清律例规定对于流放逃跑者,追捕期限到七十岁为止。古人活到七十的是稀少的,跟终生追捕差不多。除非像武松、林冲那样被逼上梁山,与朝廷决裂。但那会付出血的代价。被抓到后要杀头的。

综上所述,古人遭遇流放之刑,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不跑,等待朝廷大赦。古人大赦的机遇挺多的。新皇帝继位、当朝皇帝生日、太子降生、太后生日、战争胜利等等,只要皇帝高兴,都可以大赦天下。这样就可以提前结束流放之刑了。

二、在古代被流放的犯人为何半路上不逃跑,被流放到哪里去了?

古代被流放的犯人并不是自己独行,而是有专门的官差押解,所以在半路不会逃跑,一般流放会选择岭南之地等偏僻的地方。

在古代,有罪的人往往被流放,但他们半路一般不能逃跑,原因是在流放的途中,会有人看守他,他们逃不走。犯人一般会被流放到边疆地区,或者偏远的地方,生活条件比较差,这也算是对犯人的惩罚。

电视剧里面经常可以看见,犯了重罪的犯人如果不是被杀掉的话,最后都会变成一个沦落到流放之地的流放犯。

流放发配是一种仅次于死刑的什么刑法,很多人都觉得流放只不过是被放到偏远山区去生活,并没有什么痛苦的,但其实流放是一个非常残酷的刑罚,流放看着没有那么痛苦可是却生不如死。

因为古代的交通并不发达,所以这意味着犯人需要经过长途跋涉,并且犯人的身上都带着枷锁,行动不便非常痛苦,一般流放指的是到一些偏远地方去生活,比如南方人发配到北方,北方人发配到南方。

而大家都知道,南方人到北方生活很容易水土不服,所以他们就是故意让犯人水土不服,再加上流放的地方条件比较恶劣。

所以水土不服的犯人很容易生病,再加上他吃不好住不好,也没有医疗条件,所以很多犯人都熬不到结束就死了。

古代重要的流放地方其一,湖北的房陵,曾流放过两位皇帝、十位王爷、一位驸马和一位丞相,是最有名的流放地;

其二,海南的,包括唐朝宰相李德裕、大诗人、宋朝宰相丁谓、大学士胡诠、元朝宰相王世熙在内的至少十五位名相、贤臣、学士被发配至此生活;

其三,广东的潮州,之首曾流放至此,这个地方的瘴江因为韩愈大名改为韩江;

其四,黑龙江,包括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在内的明清两朝数万大臣曾流放至此;

其五,贵州的黔州,唐朝名相、唐高宗太子梁王、唐太子李承干等名流皆流放至此。

其六,河北的沧州,因为林冲发配沧州而闻名。

流放的犯人为什么不跑呢?相信大家看一些电视剧就知道,流放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极大的痛苦,押解之路极其可怕,每天要走50里路,中途不能无故停留,而罪犯会频繁遭到沿途官员和押解士兵的虐待凌辱,有相当比例的犯人在路上就死了,真正能活着赶到目的地的,真不多。

并且从宋朝开始,被发配的人,脸上都会印有刺青金印,这个金印就是标记,即便跑到天涯海角,也是会被朝廷通缉的。

另外,逃跑被抓后将面临最严重的“斩立决”还有就是被发配途中带着家属女眷的,就更不容易跑了,如果因为跑了连累家人,就更得不偿失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流放犯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流放犯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fgly.cn/archives/139966.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