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 10 万台量产车里程碑,和华为继续深度绑定

夏星

5 月 27 日,问界第 10 万台量产车正式下线。自去年 3 月 5 日开启车主交付以来,AITO 问界仅用时 15 个月迎来 10 万交付量的历史节点。这也刷新了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记录:达成这一目标,蔚来耗时 33 个月,理想耗时 32 个月,小鹏也需要 23 个月。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表示,我们下一个目标是一个月 10 万台,10 年要再造一个 500 万市场保有量。" 赛力斯是华为最稳固、最可靠、最深度的智选车合作伙伴,双方合作关系已经深度绑定,不分你我 "。

这同样是华为汽车业务的重要时刻。在下线仪式现场,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再次谈及 " 华为不造车 " 话题时重申态度,华为不是不造车,而是要与赛力斯这样的合作伙伴一同造最好的车。

身处当下,华为的智选模式已经获得了初步验证,但想要扩大车企朋友圈,还需要获得更多的市场销量。

第 10 万台量产车下线 华为、赛力斯合作加深

据悉,第十万台下线的车辆正是 AITO 问界 M5 智驾版,无限接近 L3 的高阶智能驾驶体验是这款车最大的亮点。

余承东在现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到智能驾驶带来的便捷性。他表示,结束一天的工作时,通常处于非常疲劳的状态。自己会觉得," 哇,这时候开车真的很痛苦 ";又或者即便是精神饱满,但需要处理即时的工作。这也会对于驾驶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这些场景下,M5 智驾版将发挥优势,在城区、高速等道路中实现变道、跟车、加速、自动识别异形物体等驾驶动作,有效分担驾驶负担。

问界 M5 智驾版之所以可以满足上述需求,在于其软件技术的升级。据了解,这是首个搭载了华为 ADS2.0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及鸿蒙智能座舱 3.0 的车型。其中,ADS2.0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不依赖高精尖地图,在智驾体验上," 无限接近 L3"。

目前,这款车已经开启预定,预计在今年 6 月中下旬开启交付。一位华为门店销售人员称,由于试驾车尚未到店,目前门店仅收到 1000 元预定的小定订单," 小订还可以 ",但还未有转成的大定订单。之前大家没有见到这款车时,谁都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但见过之后,都会有很大的信心," 我们觉得这台车会是爆款 "。

上述销售人员的信心基于车内搭载的智驾辅助系统。他认为,这套系统的体验感并不输于美国品牌。而相比市场中的选配设置,问界 M5 智驾版的一价全含也使得它更具有竞争力。

余承东也在会上谈到,由于问界正在迭代高阶智能驾驶版本,导致试驾车还未到达门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期的试驾体验及订单量,目前还未有统计具体的订单数据。但随着 6 月中下旬开启交付,这款车还会有不错的市场表现。

他同时也透露,赛力斯正在建设第三个工厂,产能规模不断扩大。" 我们需要时间完成销量增长的过程。"

问界 M5 智驾版的售价分为两个版本,增程版售价 27.98 至 29.98 万元,纯电版 28.98 至 30.98 万元。问界已经推出 M5、M5 纯电版、M 智驾版、M5 纯电智驾版、M7 五款车型,涉及中型 SUV 及大中型 SUV 市场。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谈到,10 万辆 AITO 问界车型的下线,是赛力斯与华为跨界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没有这种独创性的跨界合作,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双方的合作将会越来越深入,为用户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创造更大的价值。" 赛力斯是华为最稳固、最可靠、最深度的智选车合作伙伴,目前双方合作关系已经深度绑定,不分你我 "。

问界 10 万台量产车里程碑,和华为继续深度绑定

余承东也强调,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是长期的,坚定不移的,即便磨合中会出现小问题。但他相信智选模式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商业模式。问界 M5 智驾版也集中体现了双方的深度合作。华为在产品制造中导入 IPD(集成产品开发)和 IPMS(集成产品营销服)体系,为赛力斯提供更多助力。一些消费电子经验也被应用其中。

问界方面透露,AITO 问界是业内唯一在新车上市前进行大规模用户 Beta 测试的品牌,测试样本数量达到 1000 台,测试里程约为数百万公里。

智选模式占上风 华为扩大朋友圈需要时间

对于坚持 " 不造车 " 的华为而言,问界达成 10 万交付量是一个微小胜利。

过去几年,华为试图通过三种模式参与汽车市场。一是标准化零部件售卖,提供智能平台硬件、自动驾驶操作系统等;二是华为 inside 模式,向车企售卖智能全栈解决方案;三是华为智选模式。

在今年的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余承东已经否定了华为成为博世供应商的可能性," 软件、算法、云、芯片这些软的东西很难像标准化部件那样大规模地去卖,它需要跟车厂深度卷入,不断地做 OTA 版本升级。"

在第二条路径中,华为的参与造车也并不如预想般顺利。华为的智能全栈解决方案意味着车企要接受华为整套架构,软件也直接与用户接触,传统车企对此抱有警惕。今年 3 月,广汽发布公告称,华为不再参与广汽埃安 AH8 项目的联合开发,而是作为集团供应商。自此,广汽埃安将重新自主研发这款车。

这三种模式层层深入,在与车企合作的过程中,以华为智选模式最为彻底。

在智选模式中,华为在提供智能全栈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同时向车企导入华为在终端、品牌渠道零售、营销的能力值——这些曾经是华为征战手机零售市场留下的宝贵资产。随着余承东被任命为车 BU CEO,将华为 2C 的强大优势注入车企,从而参与智能电动汽车竞争的意图就愈加明显。

这个招数很有效。2022 年 7 月,对标理想 ONE 的问界 M7 上市,狂揽上万订单,一度力压理想。在接受《晚点》采访时,理想 CEO 李想曾经被问及," 问界为什么能卖这么多?是华为的渠道强,还是品牌强?" 他的回答是,是华为强。

这也使得问界在去年销售 7.5 万辆,成为市场中的黑马。然而,今年年初,随着特斯拉降价,理想补足产品线,问界销量出现下滑,一度跌破 3000 辆。对于当前手机业务遭受重大打击、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的华为来说,这还远远不足以形成收益。

随着华为由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其内部车 BU 也计划在 2025 年实现盈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华为在汽车业务中投入了大量资金与精力。2009 年起,华为已经开始进行汽车相关的技术研发,每年研发投入约 100 亿元,直接研发人员超过 7000 人。累计投入达 30 亿美元。仅 2022 年,华为的汽车业务相关研发支出超过 103 亿元,间接涉及人员超万人。

据界面援引华为内部人士消息,车 BU 各部门在今年开始背负明确的营收指标。极狐和阿维塔项目尚未给车 BU 带来明显的收入提振," 内部压力很大 "。

这份压力或许可以通过扩大车企朋友圈来缓解。余承东在此次的下线仪式上,围绕华为造车问题,他也再次给出了答复," 华为不单独造车,而是要与赛力斯这样的合作伙伴一起造最好的车。" 他也多次在公开场合中表达,华为想要推行生态联盟,打造一个生态品牌,通过不同车企的加入,推出涵盖 SUV、轿车、MPV 等系列化车型。

目前,江淮、奇瑞、北汽已经与华为有了合作。余承东表示,华为与北汽的合作已经从华为 inside 模式升级为智选模式,合作更加深入;江淮与华为也不断有合作消息传出,消息人士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江淮汽车正在为其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建设一个全新的制造工厂,主要生产华为定义的中高端新能源车。该产品预计在 2024 年 6 — 8 月份投产。

而在奇瑞与华为合作的中大型纯电 SUV 专利图曝光后,奇瑞却在今年 4 月初的奇瑞新能源大会上回应与华为的合作," 有过接触,有过沟通,仅此而已 "。在这个微妙的回答中,奇瑞或许对于合作仍藏有自己的想法。

综合来看,传统车企对于华为改造 " 灵魂 " 心怀抵触,而民营车企也并不想完全交出方向盘。毕竟,对于所有人而言,它高悬在头顶的美国制裁也是一个不定时的惊雷。而考虑到地缘政治因素和合作伙伴关系,如,德国是少数支持华为研发 5G 的发达国家之一,同时,汽车也是德国核心利益,为了争取更多支持,华为在造车业务的推进中也会存在掣肘。

" 在被制裁的情况下,国际企业很难选择华为作为主力的智能化供应商,新势力车企出于市值和掌控力等因素也不愿意与华为合作,一些传统车企怕失去‘灵魂’也不会选择华为,这也让华为面临挑战。" 余承东曾表示。

年底 M9 上市,余承东希望复制手机成功

华为的生态圈建设之路并不好走,而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正在白热化。想要在短时间快速赢得一张门票,问界即将推出的 M9 成为破局的关键。

这款对标理想 L9 的旗舰车型预计售价在 50 至 60 万元,预计在四季度正式上市。据悉,问界 M9 采用全景式智能座舱,搭载 HarmonyOS 3 系统及搭载了 HUAWEI ADS 2.0 即华为高阶智能驾驶方案。车内空间可自由切换 3 座、4 座、5 座、6 座模式,拥有纯电、增程两种车型。余承东曾放言,称它为 "1000 万内最好的 SUV"。理想开创了增程式市场,并且已经牢牢贴住家用市场 "500 万以内最好 SUV" 的标签,但华为不是没有过后发制人的经验。

在群雄混战的智能机市场中,华为确立了华为品牌打高端市场,荣耀品牌贴身打小米的策略。2014 年,华为 Mate 7 实现销量 700 万台,且在大半个生命周期中呈现溢价销售的火爆状态,帮助华为成功立足高端市场;2015 年,华为超越小米,成为销量第一的国产手机品牌,并雄踞榜首多年。

目前,理想的 L 字头的全系车型在销量榜上遥遥领先,牢牢占据了 30 万到 45 万之间的 SUV 市场。但是问界 M9" 高举高打 " 的宣传策略,显然想要在有限的时间窗口内复制相似的成功——塑造高端爆款产品,在高端市场中制胜。

问界 10 万台量产车里程碑,和华为继续深度绑定

在现场的演讲中,余承东特意提到了华为过去在手机行业的成功:" 我们的秘诀从来不是 KPI,而是 NPS(Net Promoter Score)用户净推荐值 "。目前余承东是华为车 BU 和消费者业务一肩挑,在 2C、2B 还有集团的战略 " 既要、又要,还要 ",他身上的压力不小。还是当年在消费者业务市场直道超车,迅速成为 " 全国第一,全球前两名 " 的过去更让余承东心潮澎湃。

即使到今天,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仍然把华为视为是最重要的对手。在对中国汽车市场终局进行预测的微博里给余承东留了一个位置,而不是其他销量更高的品牌。没有人可以低估余承东那颗冠军的心," 我做任何一个岗位,我带领的团队都要做到第一,我要做到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问界 10 万台量产车里程碑,和华为继续深度绑定

问界 10 万台量产车里程碑,和华为继续深度绑定

我就知道你 " 在看 "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李为民,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59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