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作者遭遇(《父与子》的作者卜劳恩,死得很惨)

四川小唐

有多少人知道这位以表现父子生活扬名世界的画家原来是被纳粹处死的呢?

卜劳恩(1903-1944)的漫画。 (资料图/图)

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父与子》举世闻名。但这位著名的漫画家死得却很惨。他生活在纳粹时代,是因为私下对纳粹发牢骚,被人告发,送上纳粹“人民法庭”判处死刑后自杀的,只活了41岁。和他同案的两个艺术家,一个被处死刑,另一个侥幸活了下来。

这三个艺术家同案,是因为盟军空袭时他们躲在一个郊区的旧房子里,自以为比较安全,可以说几句话了,于是发泄了对纳粹的不满。结果被邻居偷听到,告发了他们。

卜劳恩其实不是这个艺术家的本名。他的本名叫埃里希·奥泽尔(Erich Ohser)。他改名卜劳恩,也是为了在纳粹德国能够生存并继续画画。

奥泽尔1903年出生,在萨克森州一个叫卜劳恩(Plauen)的小城渡过童年和少年。这个城市手工业很发达,以设计和生产各种纺织品的花边闻名,号称“卜劳恩花边”,所以很有艺术氛围。奥泽尔的父亲想让他做个锁匠,生活有保障,但出生在这个城市,他很小就对艺术产生了兴趣。

17岁时,奥泽尔的艺术教师鼓励他前往大城市求学和谋发展,于是他去了莱比锡,进入一个著名的美术学校。他在莱比锡不但发展了才能,而且遇见了两个同道。一个是年轻作家和诗人埃里希·卡斯纳(Erich Kästner)。他们一个写一个画,给书籍和报刊提供文章、插图或者封面,年纪轻轻就树立了名声。为他们提供发表和出版园地的是埃里希·卡诺夫(Erich Knauf),是著名的诗人、编辑和出版人。他们三个人在世界观和艺术趣味上非常相近,碰巧的是他们的名都是Erich,号称三个埃里希,成了文艺界三剑客。

上世纪20年代末,他们一起搬到柏林。20年代的德国处于魏玛共和国时期,文化繁荣,思想活跃,风格多元,各国艺术家们在这个氛围里尝试各种流派。三剑客在这里生活和创作得非常愉快。

奥泽尔为了生存,取了一个笔名叫“卜劳恩”。 (资料图/图)

到了1930年代初,向国家权力迈进的纳粹运动让埃里希们感到不安。纳粹在文化上的极端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想上的国家主义、政治上的反民主和对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的压制、语言的庸俗和粗暴,尤其是狂热的个人崇拜,让他们非常厌恶。奥泽尔用漫画的形式鲜明地表达了他对纳粹运动的拒绝。他用夸张和扭曲的形式将希特勒和戈林描绘成小人得志,一旦掌握了权力就成为自大狂,纳粹党徒是一帮愚蠢的街头混混和庸人。他有一幅漫画直接将希特勒作为讽刺对象。

奥泽尔讽刺希特勒的漫画。文字大意为“安静安静安静”,“我也讨厌自己”。 (资料图/图)

1933年纳粹上台后,反纳粹的文化作品很快销声匿迹。出于恐惧,奥泽尔销毁了很多漫画原稿。这时他已经成家,妻子也是画家,有了两个孩子。他必须为家庭考虑,还要谋生。但他又不愿意离开德国,或许是和当时很多人一样,他以为纳粹运动不会持久,社会会回归正常,日子总是过得下去的。

但奥泽尔反纳粹的个人历史使他难以找到工作。幸运的是,他杰出的漫画才能还是有人青睐。柏林一家著名的图片杂志(Berliner Illustrirte Zeitung)找到他,要他回避政治话题,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画一些吸引读者的作品。可能是家庭生活的灵感,使他想出了以父子关系为主题的系列漫画,用幽默表达父子亲情,也解消日常生活的平庸、尴尬和困惑。这就是著名的《父与子》系列的由来。

《父与子》 (资料图/图)

那家杂志的主编和纳粹宣传部有关系,经过疏通后批准雇用奥泽尔,但不能再用他的本名。于是他想到用自己老家小城卜劳恩(Plauen)为姓,在Plauen之前加上自己原名的缩写E.O , 就成了E.O. Plauen, 从此就以E.O.卜劳恩的笔名发表作品。从1934年到1937年,他以“父与子”为题发表了大量作品,在德国乃至世界好评如潮,世人都以为卜劳恩就是他的本名。

纳粹德国在文化上虽然逐步形成了纳粹思想和艺术形式的一统天下,但文化市场上也还是有非政治的通俗文化作品流行。何况只要战争没有爆发,德国就要维持一点起码的正常国家的形象,在文化上需要世界性的影响。漫画虽然是高危行业,但只要不拿政治和元首开玩笑,又有市场和国际效应,纳粹宣传部也是要拿去为政治宣传品做广告的。“卜劳恩”的名气就是这样被利用了。如果考虑到奥泽尔在纳粹当权以前的立场和后来的处境,仔细揣摩之下,他大量作品中表达的无奈和自嘲也可以说反映了纳粹统治下他的困境和心情。

《父与子》 (资料图/图)

奥泽尔在纳粹统治下夹紧尾巴,缄口不语,不露真容。战争爆发后,纳粹官方甚至将他纳入纳粹党报社画画,有的题材是讽刺盟军的,不然他有可能服兵役,也难以养家。这样,奥泽尔太平无事地熬到了1944年,眼看就要熬到头了。

但是,正如老话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年春季的一天,盟军飞机空袭柏林,奥泽尔和两位同名埃里希的老友正好在相聚,于是一起去郊区避难。老友重逢,知己话多,何况又是躲在旧房子里,三人于是大发牢骚,指名道姓说希特勒和戈培尔把德国带入与世界为敌的绝境,造成如今的民族灾难。这些话被和他们一起避难的邻居偷听到,向纳粹政府告密。

三个埃里希被逮捕后,被纳粹“人民法庭”(Volksgerichtshof) 迅速判处死刑。奥泽尔历史上有反纳粹的“污点”,如今新账老账一起算,与其面对羞辱,不如自己了断,于是趁看守不备自杀身亡。卡诺夫被执行死刑。卡斯纳的死刑未执行,成为三个埃里希中唯一活到看见纳粹灭亡的人。

奥泽尔与自己的孩子,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奥泽尔。 (资料图/图)

今天喜欢“卜劳恩”的读者遍布世界。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呢?有多少人知道这位以表现父子生活扬名世界的画家原来有大量的政治漫画、后来又是因为政治原因死去的呢?

是谁告发三个埃里希的呢?这种告发行为,是出于对纳粹的忠诚吗?告密人是真的喜欢纳粹,还是自认为爱国者,在战争中别无选择?再或者,纯粹是出于一种囚徒困境:你不去告密,等别人告密后你也要连坐?

最大的可能是所有这些因素的叠加,在普通德国人心里造成的巨大的无处不在的恐惧。纳粹的统治,把号称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在道德问题上挤压成了一个侏儒。

但愿那个告密者有幸活到战争结束。

(本文材料来《纽约书评》2017年9月14日所刊文章:“Beloved & Condemned: A Cartoonist in Nazi Germany”,作者Elke Schulze)

程映虹 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李为民,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71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