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的利与弊(三峡水库蓄水20年,多种鱼类灭绝和濒危,效益和生态孰轻孰重)

夏星

2020年1月3日,一个震惊国人消息燃爆互联网,长江白鲟被宣告灭绝。除此之外,中国特有的中华鲟和长江鲟也被评估为“极危”等级物种。很多人将白鲟的灭绝,归罪于三峡水电站的修建,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三峡水库蓄水20年,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得不偿失?今天我们就以长江鱼类生长状况来一起看看三峡水库给我们带来的生态与效益的博弈。

三峡水库蓄水20年,多种鱼类灭绝和濒危,效益和生态孰轻孰重

有以上言论的人都是对未来做的预测,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像三峡这样大体量的水库,势必会影响身边的生态环境,但是像地震等自然灾害是可以有提前预测的,更别提战争会受到攻击导致三峡溃坝这种危言耸听的言论了。你们知道三峡布局了多少防空武器吗,再退一万步而言,要是哪个国家敢打击这样大的民生工程,导致上亿人民受灾,那无异于是要我们发动核战争,要打击我们的三峡大坝前,得先问问我们的东风快递答不答应。

当然,相对于以上言论遥远的预测,现存的问题也是我们不容回避的。就比如现在长江流域显著的生态问题,长江白鲟被宣告灭绝,中国特有的中华鲟和长江鲟也被评估为“极危”等级物种等,这些都是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不可回避。有的人就把这些物种的灭绝和濒危归于三峡水库的修建,真的是这样的吗?

三峡水库蓄水20年,多种鱼类灭绝和濒危,效益和生态孰轻孰重

跟白鲟一样,中华鲟也是一种江海洄游性鱼类,它们虽然生长速度较快,但是性成熟时间较晚,需要在海洋中生活9-18年左右,沿着长江洄游到长江上游四川宜宾以及金沙江下段繁殖。每年夏秋季节时,它们会溯游到长江上游金沙江一带产卵,然后再和幼小的鲟鱼一起前往海洋生活,等到下一次繁殖期到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中华鲟体长可达5米,体重500多千克。但长江上修建的大坝导致水温升高,使得中华鲟的繁殖出现抑制,再加上1981年的葛洲坝截流后,中华鲟的数量急剧下降,直到2013年,中华鲟最后一处产卵场消失,目前已经观测不到野生幼鱼。上世纪70年代,中华鲟长江里的繁殖群体能达到1万余尾,葛洲坝截流的80年代,骤减到2176尾,2000年仅有363尾,2010年估算只剩57尾。现如今的三峡大坝里没有中华鲟的存在。

三峡水库蓄水20年,多种鱼类灭绝和濒危,效益和生态孰轻孰重

所以作为平常百姓的我们,很难看得出在这样的大项目面前,效益和生态孰轻孰重,国家层面更多考虑的是大局观和未来发展方向。你们觉得呢,三峡水库蓄水20年来,是利大于弊还是得不偿失,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Hi推科普,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8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