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之疼爱(在这里能看到中华民族绝不屈服的精神)

四川小唐

见习记者 牛 强

静安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邢蓓琳

昨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当天,一场由静安融媒体上海静安客户端和周到上海举办,题为“馆长带你夜游四行——讲述四行抗战纪念馆背后的故事”的网络直播活动正式上线,广大市民在“云端”走进纪念馆,一边看展陈,一边听以谢晋元为代表的“八百壮士”奉命固守四行仓库英勇抗战的真实事迹,共同缅怀为国而战的英雄。

而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英名墙”前,纪念馆筹建亲历者、静安区文旅局调研员张众指着墙上的一个个名字告诉记者:“‘八百壮士’得名是因为战斗期间,四行孤军口径一致,对外宣称仓库内有八百人。实际上,奉命固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1营共有420余人。对于目前尚未找到姓名的壮士,暂时用88师的番号和留白两种方式代替。纪念馆将继续寻找壮士英名。”

建馆历程

用红外线探测仪找弹孔位置

新闻晨报:在纪念馆建设过程中,有何难忘的回忆?

张众:回忆太多了。我是2014年11月份调入当时的闸北区文化局工作的,来了以后主要任务就是筹备纪念馆。当时的筹备很仓促,我们正式启动这个任务已经到了五月底,但是展陈大纲还没有出来;且布展时间有限,当时这栋大楼正在土建,伴随着施工,我们一边搜集史料、一边完善大纲,一直到8月13日当天凌晨,我们还在做布展工作。

新闻晨报:最令观众触动的就是西墙上的弹孔了,这些弹孔背后有哪些故事?

张众:战争结束以后,这个地方还在使用,所以当时就把这些弹孔都修复了。大的弹洞是日军架设的平射炮打出来的,小的弹洞是重机枪打出来的。

现在观众看到的广场,其实当时还有一个蔬菜公司,后来把蔬菜公司搬迁以后,才露出了西墙。后来华建集团的设计人员用红外线探测仪,探测到墙面的材质是不一样的,我们又拿出当时战争拍摄的老照片,把弹孔的位置对应,这样就能确证这个弹孔是不是当年的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当年的历史充分地体现出来。

新闻晨报:在展厅中,有一组巨大而又精致的模型格外引人注目,为什么要制作这组模型?

张众:经过七八十年的沧桑巨变,壮士抗战的空间环境很多人是不了解的,为了让观众能回到历史的现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特地找了很多的历史资料,用了空间模型的方式还原壮士抗战的历史环境。

这场战争很特殊。它在苏州河的北岸打响,苏州河的南岸又是租界,所以没有受到战争的波及,作为普通市民还有媒体记者,它就获得了一个现场观看战争的历史机会。即使你是战地记者,也很难有机会去前线看战争的一举一动。这样的现场观看、参与的历史情景,只有通过模型的形式展现。我们用这样的模型能够让大家回到1937年的战争现场,对整个战斗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参观心得

好好看照片就会触景生情

新闻晨报:纪念馆里面最令您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张众: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谢晋元的家书。

在谢晋元的传记中曾讲到,谢晋元曾写给他妻子一封信,这封信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很感动。他为了整个民族大家而舍弃自己的小家,做好了战死疆场的决心,这封信很好地体现出家国情怀。古话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在战争年代也有特殊的意义。基于这个原因,我们把它作为序厅的展现,我们还在它的背后,用信封的样式,把它做成长城一样起伏的背景,背后又有祖国大好河山的大背景,将三者结合在一起。

新闻晨报:纪念馆里还有哪些珍贵的收藏推荐给观众?

张众:最珍贵的,就是那些照片。因为他们是普普通通的战士的影像,你会看到受伤的战士、背着行李的战士,还有年纪特别轻的战士。十五六岁这个年纪,本来应该是在自己的家里,受着家人的疼爱,但是他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走上战场。

我特别希望来参观的观众能够好好地去看看这些照片。照片是最真实的。看了以后就会产生一种触景生情的感觉。还有一段士兵撤退的影像也推荐观众看看,他们向全世界直播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绝不屈服的精神。当时敌强我弱,整个国人精神处于一种比较沮丧低落的状态,但是有了这场战斗,整个国人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强烈信念。苏州河南岸的老百姓们白天黑夜不肯离去,为战士们摇旗呐喊,发现日军从哪里进攻了,就在黑板上写上方向,举着黑板让对面的战士能够看到。

展陈计划

“英名墙”将增加一位英烈

新闻晨报:在展厅二楼的“英名墙”背后,有哪些故事?

张众:我们在搜集历史资料的时候发现,当时的战士没有上海本地的战士们,都是从全国各地组成的军队。对于当时的战争来说,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在形成自己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的一个过程。为什么全国各地的人来上海参加战争,因为他们认同“我是中国人”的理念,才会为保护上海而牺牲。我们不能把这些战士遗忘,所以就把所有能找到的元素结合起来,制作成这样的“英名墙”。

这样的展示也受到这些战士后人们的肯定,我印象中有一个齐姓壮士的女儿,她看后特别激动,回去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告慰自己的父亲:你为国家所做的牺牲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所以“英名墙”的展示,也体现了上海人民会记得那些为保卫上海所牺牲的全国各地的英烈。

新闻晨报:“英名墙”的信息搜集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张众: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去寻找相关的史料,来印证这段历史。

比如说,我们通过拍卖获得了当年美联社一个摄影记者所拍摄的战斗的历史照片,包括他拍到的壮士撤退时的人物影像,这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除了谢晋元,大家可以通过照片认识他,其他战士大多数都不知道,所以我们想方设法地找到了原始的影像。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这就是我们纪念馆的使命。

新闻晨报:未来,纪念馆有什么新的计划?

张众:我们纪念馆目前又找到了一位英烈的信息,会在10月26日,也就是四行仓库保卫战打响的日子,把这位英烈的信息添加到“英名墙”上面,我们也会竭尽所能去搜集更多英烈的信息,把他们不断地补充进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光明网,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0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